[返回上页]

完善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促进多方协作融合

发布日期:2024-03-28 09:34:09  |  关注:176

生态环境部如何推动生态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具体的实践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南方+记者就此问题在3月27日生态环境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提问。


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王志斌在回答提问时表示,生态环境部认真贯彻落实有关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要求,结合生态环境领域实际情况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完善支撑保障措施,营造有利政策环境。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促进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提出构建以市场和管理需求为导向的成果转化体系,推动树立正确的科技评价导向,营造“基础研究—管理支撑—技术服务”协同发展的有利环境。


二是拓宽转移转化渠道,加速成果应用扩散。生态环境部组织实施百城千县万名专家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初步建立中央—省—市联动的需求对接体系,通过“一事一议”咨询服务、“一题一训”技术培训等方式,组织咨询服务300余次、技术培训40余场、大型推介活动6场,累计推介先进适用技术近600项、服务1500余家企业。


三是完善成果转化体系,促进多方协作融合。生态环境部依托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汇聚降碳减污各类优秀科技成果5000多项,建立5000余人的多领域技术和产业专家库,并组建了70多家政产学研用金介单位组成的理事会创新协作网络。


王志斌介绍,在此基础上,按照“需求分析—技术遴选—工程应用—产业孵化”的线上线下服务链条,甄别梳理需求,组织技术团队开展跟踪研究形成技术解决方案。


“比如,对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技术,支持部属单位与地方政府、新型研发机构等联合实施成果转化。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分散、运行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平台与新型研发机构共同遴选适宜技术,组建技术产品二次开发和专业市场经营团队,实现了技术的设备化、模块化,半年内在多地推广应用100余套。”王志斌举例。


来源 | 南方+

服务热线

0755-82025182

0755-82025186 (业务)

0755-82025192 (售后)

微信公众号

统计代码